阳光下,别的孩子追逐奔跑,自家娃却蹲在路边,盯着汽车镀铬条、碎玻璃反光出神,甚至伸手去抓那闪烁的光斑,怎么喊都没反应?家长别以为这是孩子 “好奇”“贪玩”,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这种对反光物品的过度关注,很可能是感官系统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。
阳光下,别的孩子追逐奔跑,自家娃却蹲在路边,盯着汽车镀铬条、碎玻璃反光出神,甚至伸手去抓那闪烁的光斑,怎么喊都没反应?家长别以为这是孩子 “好奇”“贪玩”,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这种对反光物品的过度关注,很可能是感官系统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。
普通孩子偶尔被反光吸引,转头就会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。但自闭症儿童的感官处理能力异于常人,他们的视觉系统如同被放大无数倍的 “探测器”,反光物品折射出的强光、闪烁的光影变化,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普通景象,而是充满吸引力的 “视觉盛宴”。杭州星贝育园曾有孩子,只要看到反光物品,就会立刻停下手中所有事,目不转睛盯着,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光影轮廓,旁人强行打断便会情绪崩溃,哭闹不止。教师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,这些不断变化的反光,能给孩子带来独特的感官刺激,成为他们对抗外界信息混乱的 “镇定剂”。
面对孩子对反光物品的特殊 “迷恋”,杭州星贝育园的教师团队没有粗暴制止,而是以专业与耐心,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。教师们首先化身 “行为观察员”,用详细的记录表格和影像资料,持续追踪孩子关注反光物品的时间、频率,以及不同反光强度、形状对其情绪的影响。分析发现,有的孩子对镜面反射的强光格外着迷,有的则偏爱不规则反光物品折射出的动态光斑。
基于这些观察,教师们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 “视觉引导方案”。从基础的视觉认知入手,教师将表面光滑的非反光物品,如磨砂材质的积木、哑光塑料球,摆在孩子面前,握着孩子的手轻轻触摸,同时用温柔的声音描述:“这个小球摸起来滑滑的,但不会闪光哦。” 随后,拿出带有微弱反光效果的物品,如贴有哑光贴纸的卡片,引导孩子观察两者区别,在这个过程中,通过温和的肢体接触和语言安抚,帮助孩子放松紧绷的神经。
为转移孩子对反光物品的过度注意力,教师们设计了丰富的视觉互动游戏。开展 “光影寻宝” 活动,在教室不同角落藏起带有柔和反光标识的小卡片,邀请孩子在限定时间内寻找。当孩子找到卡片,教师会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给予表扬:“哇!你太厉害了,一下子就发现宝藏啦!” 还会组织 “光影拼图” 游戏,将带有简单反光图案的拼图打乱,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完成拼图,在游戏过程中,逐步培养孩子对其他视觉元素的兴趣。
在校园环境布置上,杭州星贝育园也暗藏巧思。教室窗户安装防眩光窗帘,减少外界强光反射;墙面装饰采用哑光材质的卡通贴纸,替代传统的反光装饰画;就连教具也多选用磨砂质感的材料。同时,教师们会在日常活动中,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其他有趣的视觉元素,比如指着色彩鲜艳的绘本图画,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画面故事,吸引孩子的目光。
经过杭州星贝育园教师们的不懈努力,许多孩子都有了明显转变。曾经为反光物品 “痴迷” 的孩子,开始主动参与其他游戏活动;看到反光物品时,也不再长时间停留,而是能听从教师引导转移注意力。这些进步不仅缓解了孩子因过度关注反光物品带来的感官困扰,更帮助他们拓宽视觉探索范围,以更平衡的状态感知周围世界。在杭州星贝育园,每一次细致的观察、每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,都在为自闭症孩子搭建通向多元视觉体验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