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会发现,孩子很少与人对视,即使叫他的名字,眼神也总是飘忽不定。这种看似简单的 “不看人”,其实是社交障碍的核心表现 —— 无法通过眼神传递信息,就很难建立情感连接,更别说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。
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会发现,孩子很少与人对视,即使叫他的名字,眼神也总是飘忽不定。这种看似简单的 “不看人”,其实是社交障碍的核心表现 —— 无法通过眼神传递信息,就很难建立情感连接,更别说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。
在星贝育园,眼神对视训练被视为康复的 “入门课”。刚开始,老师会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(比如会发光的小球、会动的小车)吸引他的注意力,当孩子的目光落在玩具上时,老师会慢慢将玩具移到自己的眼睛附近,引导孩子 “看到老师的眼睛”。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,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十几次、几十次的尝试,才会愿意与老师对视 1 秒。
随着训练的深入,老师会将眼神对视融入日常互动:递东西时要求孩子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“谢谢”;提问时等待孩子对视后再给予回应;游戏时设置 “眼神传球” 等环节,让孩子明白 “看对方” 是互动的一部分。一个 5 岁的自闭症孩子,入学时完全拒绝与人对视,经过 3 个月的训练,不仅能在叫名字时抬头看老师,还会在分享玩具时主动对视同伴,这小小的进步,正是社交意识萌芽的信号。
眼神对视的背后,是孩子 “关注他人” 的开始。当他们愿意看向对方的眼睛,才能慢慢理解 “别人在和我说话”“别人的表情代表什么”,这是语言开发、社交互动的基础。星贝育园的经验显示,多数自闭症儿童通过系统训练,都能在 3-6 个月内实现稳定的眼神对视,而这一步,往往是他们突破自我封闭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