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整天盯着齿轮转动移不开眼,甚至一看就是几个小时,这种超乎寻常的专注,或许不只是简单的兴趣爱好。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凭借多年与特殊儿童相处的经验,发现这种对齿轮转动的痴迷,很可能与自闭症存在关联。
孩子整天盯着齿轮转动移不开眼,甚至一看就是几个小时,这种超乎寻常的专注,或许不只是简单的兴趣爱好。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老师们凭借多年与特殊儿童相处的经验,发现这种对齿轮转动的痴迷,很可能与自闭症存在关联。
在杭州星贝育园,曾有一位刚入学的孩子,偶然间接触到带有齿轮的玩具后,便深陷其中。无论是教室里教具上的齿轮,还是生活中偶然见到的机械装置齿轮,他都会目不转睛地观察,手指还会无意识地模仿齿轮转动的轨迹,对周围人的呼唤、其他活动完全没有反应。起初,家长以为孩子只是对机械构造感兴趣,但学校的专业团队通过细致观察和科学评估,判断这是自闭症典型的狭窄兴趣与重复刻板行为表现。自闭症儿童由于大脑神经发育的特殊性,常常对某些特定物品或现象产生强烈且单一的兴趣,齿轮规律的转动、精准的咬合,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一种稳定的感官刺激,能带来特殊的安全感。
发现问题后,杭州星贝育园迅速行动。由经验丰富的特殊教育老师、儿童心理专家组成专业团队,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。老师们没有急于打断孩子对齿轮转动的关注,而是以此为切入点,将齿轮元素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场景。例如,在教孩子认识数字时,用带有数字的齿轮卡片,让孩子在转动齿轮的过程中,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字;在引导孩子进行语言表达时,以齿轮的转动为话题,和孩子讨论齿轮为什么会动、怎么让它转得更快等,鼓励孩子开口交流。
为帮助孩子拓宽兴趣范围,老师们逐步引入与齿轮相关但形式更为丰富的物品。从简单的齿轮拼图,到复杂一些的齿轮联动模型,引导孩子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,逐渐减少对单一齿轮转动的过度依赖。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们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反应,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抵触情绪,就及时调整引导方式。同时,学校为每个孩子建立了详尽的成长档案,详细记录孩子每天接触齿轮相关物品的时间、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,以及在社交、学习等方面的点滴进步,根据这些记录动态调整干预策略。
杭州星贝育园舒适的校园环境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教室和活动区域的布置充分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特点,色彩柔和、光线适宜,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。在日常生活中,老师们还会通过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,引导孩子与同伴互动,比如一起合作完成齿轮装置的搭建,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和合作能力。此外,学校定期开展家长沟通会,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,分享在家中引导孩子的方法和技巧,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。
在杭州星贝育园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对齿轮转动痴迷的孩子,开始尝试接触更多样的事物,在社交和学习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。学校始终秉持着专业与关爱的态度,帮助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打开更广阔的世界,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