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吸尘器轰鸣声响起,普通孩子或许只是好奇张望,可自闭症孩子却可能瞬间崩溃大哭、蜷缩角落。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教师们发现,对吸尘器等特定声音的恐惧,是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共同困扰,这背后折射出他们独特的感官异常。
当吸尘器轰鸣声响起,普通孩子或许只是好奇张望,可自闭症孩子却可能瞬间崩溃大哭、蜷缩角落。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,教师们发现,对吸尘器等特定声音的恐惧,是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共同困扰,这背后折射出他们独特的感官异常。
自闭症儿童的听觉系统就像被放大了无数倍的 “接收器”,对声音的感知远超常人。吸尘器工作时发出的高频嗡鸣、突然的启动与停止,在他们耳中不再是普通噪音,而是如同尖锐的 “声波攻击”。杭州星贝育园曾有孩子,只要听到吸尘器声音,就会立刻捂住耳朵,浑身发抖,甚至出现呕吐反应。教师们通过长期观察记录发现,这类孩子对声音的耐受阈值极低,一些细微的变化,如吸尘器功率的调节、软管摩擦地面的沙沙声,都会加剧他们的恐惧。这种过度敏感并非孩子 “胆小”,而是大脑无法正常处理复杂声音信息,引发的本能防御反应。
面对孩子们对吸尘器声音的恐惧,杭州星贝育园的教师团队摒弃了 “回避声音” 的消极处理方式,转而采用科学系统的干预策略。首先,教师们化身 “声音侦探”,详细记录每个孩子对不同声音的反应强度、敏感频率以及触发恐惧的具体场景。通过分析发现,有的孩子对吸尘器启动瞬间的轰鸣声格外敏感,有的则在吸尘器靠近时情绪失控。
基于这些观察,教师们为孩子定制个性化的 “声音脱敏计划”。从最基础的声音认知开始,教师将吸尘器放置在教室角落,保持关闭状态,引导孩子用手指轻轻触碰外壳,同时用温和的语言描述:“这是吸尘器,它现在安安静静的,像个乖宝宝。” 随着孩子逐渐适应,教师开始在距离孩子较远的位置,短暂开启吸尘器,每次仅持续 1 - 2 秒,让孩子感受微弱的声音,并用拥抱和鼓励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。
为了让孩子建立对吸尘器声音的积极联想,教师们还设计了趣味互动游戏。将小型玩具车放在地面,用吸尘器产生的气流推动小车移动,邀请孩子一起观察 “小车赛跑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吸尘器的声音与有趣的游戏场景相结合,原本令人恐惧的噪音,逐渐变成了欢乐游戏的 “伴奏”。教师们还会用柔软的布料包裹吸尘器,降低声音的尖锐度,同时带着孩子一起触摸布料,感受声音通过不同材质的变化。
在日常生活中,教师们也十分注重细节引导。每当需要使用吸尘器打扫卫生时,会提前告知孩子:“我们一会儿要用吸尘器把地面变得干干净净,它的声音有点大,但很快就结束啦。” 同时,为孩子准备降噪耳机,在必要时提供物理防护。当孩子能够平静面对吸尘器声音,哪怕只是短暂的几秒钟,教师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,或是赠送一枚代表 “勇敢” 的小勋章。
经过杭州星贝育园教师们耐心细致的引导,许多孩子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。曾经听到吸尘器声音就崩溃的孩子,如今能戴着耳机,好奇地观察清洁过程;害怕到躲在桌子下的孩子,开始尝试在教师的陪伴下,轻轻按下吸尘器的开关。这些进步不仅缓解了孩子对特定声音的恐惧,更帮助他们突破感官壁垒,以更从容的姿态面对周围的世界。在杭州星贝育园,每一次对声音的科学干预、每一场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,都在为自闭症孩子点亮探索声音世界的勇气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