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-2011-8953

星贝育园(星启帆)自闭症寄宿学校
XINGBEIYUYUAN(XINQIFAN)ZIBIZHENGXUEXIAO
Recover a child, make a family happy
News
警惕!孩子抗拒拥抱的背后,杭州星贝育园解读自闭症关联​
来源: | 作者:星贝育园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5-06-23 | 1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亲子互动中,拥抱本是传递爱意的温暖方式,可有些家长却发现,自己的孩子会下意识推开伸来的双臂,甚至在被拥抱时表现出激烈的抗拒 —— 身体僵硬、哭闹不止,仿佛面对的是令人恐惧的事物。许多家长对此感到困惑,以为孩子只是 “认生” 或 “脾气倔”,却忽略了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发育信号。杭州星贝育园的专业人士提醒,当孩子持续且强烈地抗拒拥抱时,家长需提高警惕,这或许是自闭症相关的早期行为表现,背后的关联值得深入解读。

起初,多数家长可能会将孩子抗拒拥抱归结为阶段性的 “认生期”。确实,在正常发育过程中,婴幼儿在 6-18 个月左右会经历 “陌生人焦虑” 阶段,对不熟悉的人产生抗拒,但对父母的拥抱通常会表现出依赖和满足。就像雏鸟会本能地依偎在母鸟身边,正常孩子在安全感缺失时,往往会通过拥抱寻求慰藉。但如果孩子对最亲近的父母也长期保持拥抱抗拒,甚至在熟悉的环境中依然对肢体接触表现出排斥,这种 “异常” 就需要被重新审视 —— 它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,而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外在体现。

杭州星贝育园通过大量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,自闭症儿童在早期普遍存在 “触觉防御异常” 的现象,而抗拒拥抱正是触觉敏感的典型表现之一。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对感官刺激的处理存在障碍,正常的触觉输入在他们的神经系统中可能被放大为 “痛苦” 或 “威胁”,就像普通人被尖锐物品刺到时会本能躲闪一样,他们对拥抱产生的身体接触会感到过度刺激,从而引发抗拒反应。同时,自闭症核心症状中的 “社交互动障碍” 也会导致孩子难以理解拥抱的情感含义,无法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结,使得他们将拥抱视为无意义的肢体接触,甚至产生排斥心理。

那么,如何判断孩子的拥抱抗拒是否与自闭症有关呢?星贝育园的专家指出,需结合多项行为特征综合评估。家长可观察:孩子是否除了抗拒拥抱外,还对其他触觉刺激表现出极端反应;是否存在语言发育滞后、眼神交流缺乏;是否存在重复刻板行为;是否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。若孩子不仅抗拒拥抱,还伴随上述多种行为,家长应尽早带其到专业机构进行发育评估,避免因忽视而延误干预时机。

面对孩子的拥抱抗拒,家长首先要避免陷入 “情感受伤” 的误区而强行纠正。曾有家长为 “矫正” 孩子的抗拒行为,强行抱住孩子直至其哭闹停止,这种做法不仅会加剧孩子的感官焦虑,还可能破坏亲子信任。正确的做法是先接纳孩子的感受,用温和的方式观察 —— 比如尝试用柔软的毛毯轻裹孩子,观察其反应;或用玩具作为媒介,在互动中逐步拉近身体距离。同时,详细记录孩子抗拒的频率、场景及伴随表现,为后续专业评估提供准确信息。

在专业干预层面,星贝育园建议家长可在专家指导下开展 “感觉统合训练”。例如通过触觉刷轻触孩子手臂、背部,从低刺激开始逐步提高耐受度;让孩子玩黏土、米粒等不同质地的物品,主动探索触觉体验;还可进行 “重压疗法”,如使用加重毯包裹身体,模拟拥抱的压力感,帮助孩子调节神经系统反应。此外,家长需学习 “非语言互动” 技巧,比如通过眼神追随、共同关注玩具等方式建立情感联结,待孩子安全感提升后,再尝试渐进式的肢体接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自闭症儿童的干预需要 “家庭 - 机构” 协同推进。家长除了配合专业训练外,还需在日常生活中营造 “低刺激环境”—— 减少嘈杂声音、明亮灯光等可能加剧感官负担的因素,建立规律的作息流程以增强孩子的可控感。更重要的是,家长要调整心态,理解孩子的抗拒并非 “不爱”,而是神经系统的感知异常,用耐心和科学方法陪伴孩子突破感官障碍。

拥抱本是爱的桥梁,当孩子出现抗拒时,背后可能是神经系统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。杭州星贝育园强调,早期识别、科学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感官处理能力,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正常的情感互动模式。家长的每一次关注与行动,都可能成为孩子突破感官壁垒的重要力量,让拥抱重新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