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子好不容易进入普通小学,却因频繁扰乱课堂秩序,收到了学校委婉的劝退建议。” 在杭州星贝育园的家长互助会上,这样的无奈倾诉让许多家长揪心。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,越来越多自闭症孩子走进普通学校,但能否顺利完成学业、避免被劝退,成为横亘在家庭面前的一道难题。杭州星贝育园凭借多年实践经验指出:虽然存在被劝退风险,但通过科学干预与多方协作,自闭症孩子完全能够在普校环境中获得成长。
劝退风险:多重因素交织的困境
从星贝育园接触的案例来看,自闭症孩子在普校面临劝退,主要源于三大矛盾。首先是行为表现与课堂规则的冲突。普通学校课堂要求学生保持安静、专注听讲,但部分自闭症孩子存在多动、刻板行为,如反复拍手、随意走动,甚至突然发出尖叫。曾有一名自闭症男孩因频繁在教室中奔跑、推倒桌椅,严重影响教学秩序,引发师生和家长的不满。
其次,社交障碍带来的融入难题也是关键因素。自闭症孩子往往难以理解同伴的语言和行为意图,缺乏主动社交意愿。在课间活动时,他们可能独自躲在角落,或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,如抢夺同学的文具,导致与同学产生矛盾。长期被孤立不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,也可能因家长投诉,使学校面临管理压力。
此外,学业能力与教学进度的脱节不容忽视。由于认知和语言发展差异,部分自闭症孩子难以跟上正常教学节奏,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或参与课堂互动。当学校资源有限、难以提供个性化支持时,孩子的学习困境可能被误解为 “不努力”,进而成为劝退的潜在原因。
破局之道:星贝育园的融合教育方案
面对这些挑战,杭州星贝育园探索出一套 “家校社” 协同的融合支持体系。在入学准备阶段,星贝育园会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,根据其能力制定个性化《入学适应计划》。通过模拟课堂训练,帮助孩子熟悉举手发言、排队行走等基本规则;利用情景模拟游戏,教导他们如何回应同学的邀请、表达情绪,提升社交技能。
入学后,星贝育园与学校紧密合作,为孩子配备 “影子老师”。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支持人员会全程陪伴孩子,在课堂上通过手势、卡片提示等方式,引导孩子遵守纪律;课间协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,化解社交冲突。同时,星贝育园为学校教师提供自闭症知识培训,帮助教师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,掌握沟通技巧,如使用简单明确的指令、给予具体的行为反馈。
针对学业问题,星贝育园倡导 “分层教学”。与学校协商调整课程目标,为自闭症孩子制定符合其能力的学习任务。例如,降低数学计算难度、增加绘画等视觉化学习内容;通过一对一辅导,弥补知识短板,确保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就感。
家校共育:构建包容的成长环境
避免孩子被劝退,家长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。星贝育园指导家长建立 “家校沟通日志”,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情绪、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,与教师及时交换信息,共同调整支持策略。同时,鼓励家长主动与其他学生家长沟通,分享自闭症知识,增进理解与包容。曾有一位家长组织 “自闭症体验日”,邀请同学戴上特制眼镜模拟视觉障碍,用耳塞感受听觉敏感,让孩子们直观体会到自闭症同伴的世界,有效减少了误解与排斥。
此外,家长自身的心态调整也不容忽视。星贝育园定期开展家长心理辅导课程,帮助家长接纳孩子的独特性,将关注点从 “完美适应” 转向 “点滴进步”。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,家长不再过度焦虑指责,而是与学校、机构共同分析原因,制定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