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室里,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有孩子能花上数十分钟,甚至一两个小时,不停重复开关抽屉的动作。这并非简单的好奇玩耍,而是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典型体现,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。
在杭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教室里,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有孩子能花上数十分钟,甚至一两个小时,不停重复开关抽屉的动作。这并非简单的好奇玩耍,而是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典型体现,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。
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异于常人,他们对某些特定的感觉刺激存在特殊偏好,而重复开关抽屉的过程能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。在星贝育园,老师们发现,抽屉开合时 “咔嗒” 的声响、推拉时稳定的阻力感,以及抽屉空间从闭合到打开的视觉变化,对部分孩子而言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。这些孩子的感官阈值与普通人不同,日常环境中的正常刺激难以满足他们的感知需求,而开关抽屉产生的强烈且稳定的感官反馈,恰好填补了这种空缺,成为他们寻求感官满足的方式。
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,秩序感和可预测性是构建内心安全感的重要基石。在星贝育园的生活中,外界环境充满了不可控因素,让他们时刻处于不安之中。而重复开关抽屉的行为,有着固定的模式和结果 —— 拉开抽屉、推进抽屉,每一次动作都能精准预判,不会出现意外状况。这种确定性给他们带来了掌控感,仿佛在混乱的世界里找到了一块稳定的 “安全岛”。一旦抽屉被他人挪动位置,或是因故障无法正常开合,孩子就可能瞬间情绪崩溃,因为这种意外打破了他们依赖的秩序。
此外,语言和社交能力的缺失,也使得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通过重复行为来自我调节。在星贝育园,当孩子们面对压力、焦虑等情绪时,由于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感受,也无法通过正常社交活动排解情绪,就会选择用重复开关抽屉的方式转移注意力,缓解内心的不安。这个行为就像他们的 “情绪避风港”,帮助他们暂时逃离外界的困扰。
面对孩子的刻板行为,杭州星贝育园的老师们采取了科学且人性化的干预措施。老师们不会强硬制止孩子开关抽屉,而是先耐心观察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具体需求和触发原因。如果孩子是因感官需求重复这一行为,老师会尝试引入其他安全且能提供类似感官刺激的物品,比如带有按压声响的玩具、表面有纹路的拼图板,引导孩子将注意力从抽屉转移到新的物品上。
针对孩子对秩序和安全感的需求,老师们会在星贝育园的日常生活中,为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和清晰的活动流程。例如,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学习、休息、游戏,让孩子逐渐适应稳定的生活节奏。同时,老师会用图片卡片等可视化工具,提前告知孩子接下来的活动安排,增强生活的可预测性,减少他们对未知的焦虑,从而降低对刻板行为的依赖。
在长期的耐心引导下,许多孩子在杭州星贝育园逐渐减少了重复开关抽屉的频率。从沉迷于单一行为到愿意尝试新的活动,每一次小小的改变,都凝聚着老师们的专业与爱心,也让这些自闭症儿童在成长道路上迈出了珍贵的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