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星贝育园,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有着自己的小世界,而如何与他们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,是这里的老师们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。与自闭症儿童交流,需要特别的耐心、理解和技巧。
在星贝育园,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有着自己的小世界,而如何与他们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,是这里的老师们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。与自闭症儿童交流,需要特别的耐心、理解和技巧。
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:自闭症儿童在理解复杂语言结构和抽象概念上存在困难。在星贝育园,老师们总是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与孩子们交流。比如,不会说 “我们等会儿要去一个非常有趣、有很多新奇东西的地方进行活动”,而是直接说 “我们一会儿去操场玩”。像跟 6 岁的明明说话时,老师会蹲下来,看着他的眼睛,温和地说:“明明,把玩具放到盒子里。” 这样简单直接的指令,能让明明更容易理解并执行。
注重非语言交流:肢体语言、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中至关重要。老师们常常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传达信息。在玩游戏时,老师会张大嘴巴做出惊讶的表情,同时大声说:“哇,这个球弹得好高呀!” 以此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情境。眼神交流也是关键,虽然很多自闭症儿童不擅长对视,但老师会尝试在说话时轻轻引导孩子的目光,比如拿着一个孩子喜欢的小玩具,在说话的同时慢慢将玩具移动到与孩子眼睛平齐的位置,引导孩子看向自己,然后再进行交流。
跟随孩子的兴趣:发现并跟随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点,是打开交流之门的钥匙。在星贝育园,老师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喜好。例如,4 岁的乐乐对汽车模型情有独钟,老师就会以汽车为话题与他交流。拿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模型,老师问乐乐:“乐乐,你看这辆红色的车帅不帅?它跑得可快啦,你觉得它能跑多快呢?” 从乐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,他会更愿意参与到交流中来,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倾听老师说话。
给予足够的时间回应:自闭症儿童处理信息的速度可能比普通孩子慢,所以在交流时,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来理解问题并做出回应。当老师问 5 岁的浩浩:“浩浩,你今天想先玩拼图还是搭积木呀?” 老师会耐心等待,哪怕浩浩过了十几秒才回答,老师也不会急于催促。这种耐心等待,让浩浩感受到被尊重,也让他更有信心参与交流。
重复和强化: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特点,重复重要信息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。老师在教孩子们认识水果时,会反复指着苹果说:“这是苹果,红色的苹果,苹果可以吃。” 多次重复后,孩子们对苹果的认知会逐渐加深。在日常交流中,对于一些重要的指令或信息,老师也会适当重复,帮助孩子们巩固记忆。
在星贝育园,通过这些方法,老师们成功地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起了有效的交流通道。每一次小小的沟通突破,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,让他们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中,逐渐学会表达自己、理解他人,勇敢地迈出融入社会的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