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-2011-8953

星贝育园(星启帆)自闭症寄宿学校
XINGBEIYUYUAN(XINQIFAN)ZIBIZHENGXUEXIAO
Recover a child, make a family happy
News
自闭症不只是沉默:杭州星贝育园解码独特的沟通世界
来源: | 作者:星贝育园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18 | 2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当 “自闭症” 与 “沉默” 被习惯性画上等号,我们或许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:这些孩子从未停止表达,只是在用属于自己的密码传递信号。星贝育园日复一日地见证着这些独特的沟通方式,也始终相信,理解的第一步,是学会破译这些藏在 “沉默” 表象下的语言。

语言的缺席从不等于沟通的终止。在自闭症群体的世界里,沟通可以是指尖划过桌面的规律节奏,是反复排列的积木阵型,是对某段旋律的执着哼唱,甚至是目光停留过久的某个物件。这些看似无意义的行为,实则是他们梳理情绪、传递需求的独特逻辑。一句完整的 “我饿了” 可能难以出口,但指向食物的手势、重复的吞咽动作,早已是清晰的信号;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恐惧,或许会化作紧攥衣角的力度,或是突然加快的脚步。在星贝育园,我们首先学会的不是 “教他们说话”,而是放下对语言的执念,去读懂这些超越词汇的表达 —— 因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、每一次专注的重复,都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尝试。

非言语的信号往往比声音更诚实。自闭症孩子的面部表情可能不随情境同步变化,眼神接触或许短暂而躲闪,但这绝非 “冷漠” 的证明。他们的笑容可能滞后于喜悦,泪水可能突然滑落于旁人不解的时刻,身体的紧绷与放松,才是最真实的情绪晴雨表。一个被拥抱时僵硬的后背,可能藏着 “需要空间” 的诉求;主动递来的玩具,已是 “想和你靠近” 的最大勇气。星贝育园的教室里,没有对 “眼神交流” 的硬性要求,却有对每一个肢体信号的敏锐捕捉:当孩子将头靠在墙上,我们知道那是在寻求安全感;当他们反复翻动书页,或许是在表达对某个故事的喜爱。这些信号如同散落的拼图,拼出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模样。

节奏与规律是他们沟通的安全锚点。对固定流程的执着、对重复语句的偏爱,常常被误读为 “刻板”,实则是自闭症群体构建沟通秩序的方式。每天同一时间的问候语、固定路线的散步、分毫不差的物品摆放,这些可预测的元素能让他们在混乱的社交规则中找到确定感。当他们反复询问 “明天会下雨吗”,可能不是在纠结天气,而是在确认 “明天的活动是否会如常进行”;当他们坚持用特定的杯子喝水,或许是在用这种熟悉感传递 “我现在需要安心” 的信号。星贝育园的日常里,从不轻易打破这些 “规则”,反而将其转化为沟通的桥梁 —— 用固定的仪式感建立信任,用可预期的回应让他们敢于表达,让每一份执着都成为被理解的契机。

沟通的本质,从来不是让他们变得 “和别人一样”,而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见、被尊重。星贝育园所做的,不是将这些独特的密码强行翻译成 “通用语言”,而是教会更多人认识这些密码的存在。我们教孩子用图片交换表达需求,也教家长读懂孩子的手势逻辑;我们用音乐和绘画搭建沟通的桥梁,也向社会传递一个简单的道理:当一个自闭症孩子没有回应你的话语时,不妨看看他正注视着什么、触摸着什么、重复着什么 —— 那里或许就藏着他想对你说的话。

自闭症的世界里,沉默只是表象。那些未说出口的情绪、未表达的需求,都藏在每一个细微的信号里,等待被看见、被解码。星贝育园愿与每一个愿意走近的人一起,放下对 “正常沟通” 的固有想象,去接纳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,让每一种信号都能抵达应有的彼岸 —— 因为沟通的终极意义,从来不是形式的统一,而是心灵的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