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-2011-8953

星贝育园(星启帆)自闭症寄宿学校
XINGBEIYUYUAN(XINQIFAN)ZIBIZHENGXUEXIAO
Recover a child, make a family happy
News
从“0社交”到“主动交朋友”,这所寄宿学校用了5个方法!家长必看
来源: | 作者:星贝育园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17 | 3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对于许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,孩子“不会交朋友”“总是一个人玩”是心头最深的牵挂。社交能力的缺失不仅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,更可能限制他们未来融入社会的能力。星贝育园寄宿学校通过多年实践发现,帮助孩子突破社交困境,关键不在于“强行推入人群”,而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唤醒他们的社交动机,逐步构建社交自信。以下五个核心策略,或许能为家长打开一扇重新理解孩子社交需求的大门。

一、从“安全基地”开始:用稳定环境降低社交焦虑

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,陌生的社交场景容易引发他们的退缩或抗拒。星贝育园首先为孩子打造一个“可预测、低压力”的寄宿环境:固定的作息时间、清晰的规则提示、熟悉的老师与同伴,让孩子在稳定中建立起安全感。这种安全感是社交的基石——只有当孩子不再因环境焦虑而消耗心理能量,他们才能将注意力转向他人,尝试理解社交信号。学校通过减少意外干扰、提供视觉化日程表等方式,帮助孩子逐渐意识到“这里没有危险”,从而为社交打开第一扇门。

二、解码社交信号:用“翻译”代替“纠正”

自闭症儿童常因难以理解他人的表情、语气或肢体语言而“误读”社交意图。比如,同伴的一个微笑可能被他们忽略,一次无意的碰撞可能被解读为攻击。星贝育园的老师会充当“社交翻译官”,通过实时解说帮助孩子理解隐含的社交信息:当同伴靠近时,轻声提醒“他可能想和你一起玩”;当孩子表现出困惑时,用简单语言解释“刚才他皱眉了,可能是觉得有点吵”。这种“翻译”不是替代孩子思考,而是帮他们建立社交信号与含义的关联,逐渐学会自主解读他人的行为,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社交回避。

三、从“平行游戏”到“共同关注”:搭建社交的“中间台阶”

对于社交基础薄弱的孩子,直接要求他们“主动交朋友”往往难以实现。星贝育园采用“渐进式社交阶梯”:先鼓励孩子参与“平行游戏”(与同伴在同一空间做相似活动,但无互动),再引导他们关注同伴的行为(如“看,他在搭积木”),最后通过共同任务(如一起拼图、照顾植物)创造自然互动机会。这一过程中,老师会刻意制造“需要合作”的场景,但不过度干预,让孩子在“刚好需要帮助”或“刚好能提供帮助”的时刻,体验到社交的互惠性。当孩子发现“和同伴一起玩比一个人更有趣”,主动社交的动机便会悄然生长。

四、强化“社交成功体验”:用正向反馈重塑自我认知

自闭症儿童常因过去的社交挫败而形成“我不擅长交朋友”的负面认知。星贝育园的老师会密切捕捉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——哪怕只是看了同伴一眼、说了一个相关词语,都会立即给予具体表扬:“你刚才和乐乐一起捡球了,真棒!”这种即时反馈能让孩子将“社交行为”与“被认可的快乐”直接关联,逐渐建立“我能行”的自信。同时,学校会通过“社交小勋章”“合作之星”等可视化奖励,强化孩子的积极体验,让他们从“被动完成任务”转向“主动追求社交快乐”。

在星贝育园,老师们常说:“社交不是一场考试,而是一场探索世界的旅程。”从“0社交”到“主动交朋友”,没有捷径,但有方法。当孩子在一个被理解、被支持的环境中,逐步发现“与人互动能带来温暖与快乐”,那些曾经紧闭的心门,终会一扇扇轻轻推开。家长需要做的,是放下焦虑,用耐心与爱为孩子铺就这条路——毕竟,最好的社交教育,从来都始于“我愿意靠近你”的真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