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-2011-8953

星贝育园(星启帆)自闭症寄宿学校
XINGBEIYUYUAN(XINQIFAN)ZIBIZHENGXUEXIAO
Recover a child, make a family happy
News
星贝育园:点亮自闭症儿童的自信之光,助力独立成长
来源: | 作者:星贝育园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15 | 2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儿童自闭症康复的旅程中,帮助孩子重获自信与独立,是比掌握某项技能更深远的目标。星贝育园始终认为,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肯定,独立始于对生活的掌控感,而康复教育的核心,就是为孩子们搭建阶梯,让他们在每一次成功的尝试中,逐渐相信 “我能行”,最终学会自主面对世界。

培养自信,需要为孩子创造 “可达成的挑战”。星贝育园摒弃了 “以他人标准要求孩子” 的思维,而是从每个孩子的现有能力出发,设计阶梯式的成长目标。比如在生活技能训练中,不会一开始就要求孩子独立穿好衣服,而是拆解为 “拿起衣服”“分辨正反面”“套进袖子” 等小步骤,每个步骤都设定在 “稍加努力就能完成” 的难度区间。当孩子完成其中一步时,教师会用具体的语言给予肯定,不说 “你真棒”,而是 “你今天自己把袖子套进去了,真厉害”,让孩子清晰感知到自己的能力所在。在集体活动中,设置 “多元参与方式”,擅长动手的孩子可以负责搭建积木,喜欢观察的孩子可以担任 “材料传递员”,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,在贡献中获得成就感。这种 “让成功成为常态” 的设计,能逐步瓦解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自我怀疑,让自信在一次次具体的成功体验中自然生长。

独立能力的培养,植根于对 “自主选择” 的尊重。星贝育园的康复教育中,处处渗透着 “给孩子选择权” 的理念。在日常活动中,让孩子自主决定 “先整理玩具还是先洗手”“今天想读哪本绘本”,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,能让他们感受到对生活的掌控力。技能训练也避免机械灌输,而是引导孩子发现 “为什么要这样做”—— 比如教整理书包时,会通过 “找不到课本会耽误上课” 的场景模拟,让孩子理解整理的意义,从而主动配合。面对孩子的 “错误尝试”,教师不会立刻纠正,而是给予 “试错空间”,比如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折叠毛巾时,先观察他们的思路,再用 “你看这样折是不是更整齐” 的引导,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方法,而非被动接受指令。这种尊重与引导并重的方式,能帮助孩子建立 “我可以自己做” 的信念,为独立能力打下心理基础。

环境的支持,是自信与独立成长的隐形助力。星贝育园的空间布置充分考虑自闭症儿童的需求,为他们的自主行动提供便利。生活区域的物品摆放遵循 “可视化” 与 “易取用” 原则,水杯、毛巾等常用物品放在孩子够得到的高度,并用图片标签标注位置,方便他们独立取用。教学区设置 “自主学习角”,摆放拼图、绘本等材料,孩子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,教师在旁观察而非干预,让他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自主探索。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,环境中暗藏 “支持线索”—— 比如穿衣时的步骤图示、洗手池旁的防滑垫,这些细节既不替代孩子的努力,又能降低自主行动的难度,让他们在借助少量支持的情况下完成任务,避免因挫败感而退缩。这种 “有支持但不包办” 的环境,为孩子的自信与独立提供了安全的实践场。

家校协作的一致性,能让自信与独立的培养持续延伸。星贝育园会向家长传递 “信任孩子” 的理念,指导他们在家中创造类似的支持环境 —— 比如允许孩子自己吃饭,哪怕弄脏衣服;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,如摆放碗筷,认可他们的付出。同时,建议家长用 “具体描述” 替代 “否定评价”,不说 “你怎么又弄乱了”,而是 “我们一起把玩具放回原位好吗”,保护孩子尝试的积极性。通过家校同步的支持策略,让孩子在园所与家庭中都能获得一致的成长信号,避免因环境差异导致的行为反复,从而让自信与独立能力稳步发展。

星贝育园的康复教育,始终围绕 “让孩子成为自己” 的目标展开。帮助自闭症儿童重获自信与独立,不是让他们变成 “和别人一样”,而是让他们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,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与能力。当孩子敢于主动表达需求,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生活任务,这份成长带来的光芒,远比任何技能证书都更珍贵 —— 因为这意味着,他们已经迈出了走向自主人生的关键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