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-2011-8953

星贝育园(星启帆)自闭症寄宿学校
XINGBEIYUYUAN(XINQIFAN)ZIBIZHENGXUEXIAO
Recover a child, make a family happy
News
自闭症的表现?杭州星贝育园为家长提供早期实用指南!
来源: | 作者:education-100 | 发布时间: 2025-06-17 | 2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自闭症谱系障碍(ASD)的早期识别直接影响干预效果,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观察者,掌握关键表现特点至关重要。自闭症的症状复杂且个体差异大,但通过系统观察核心特征,家长能够在早期捕捉异常信号,为孩子争取黄金干预期。以下从多角度剖析自闭症的典型表现,助力家长科学识别、及时行动。

一、社交互动异常:从“回避”到“特殊”的社交模式

1. 眼神接触与回应缺失

婴儿期是观察的重要窗口:正常婴儿2-3个月起会与家长进行眼神互动,而自闭症婴儿可能:

 6个月后仍很少对家长微笑,或极少用眼神追随移动的物体;

12个月时对自己的名字无反应,呼唤其名字时不转头、不回应;

 幼儿期难以维持眼神接触,与人交流时目光躲闪,或仅短暂对视后迅速移开。

2. 社交动机与技巧不足

自闭症儿童并非“拒绝社交”,而是缺乏主动发起或维持互动的能力:

发起互动困难:很少主动拉大人手表示需求(如想吃东西时不指向食物),或极少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物品;

回应方式特殊:对他人的提问或邀请表现冷漠,即使回应也可能答非所问,或重复对方话语(鹦鹉学舌);

社交规则缺失:难以理解轮流、分享等概念,游戏时多独自玩耍,不参与同伴的合作性游戏。

二、语言发展迟缓:从“沉默”到“刻板”的语言特征

1. 开口晚与语言停滞

延迟开口:多数自闭症儿童在2岁时仍无有意义的词汇表达(普通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简单词语);

语言停滞:部分儿童早期有语言发展,但18-24个月后语言能力停滞,甚至出现倒退(如原本会说的词语突然不再使用)。

2. 语言运用异常

刻板重复:频繁重复电视广告、他人说过的话,或反复询问同一问题(如“火车去哪了”),却不理解话语含义;

代词混淆:难以区分“你”“我”“他”,常将“我”说成“你”(如“你要吃饭”实际表达自己的需求);

缺乏灵活性:语言表达机械、单调,难以根据场景调整语气或内容,不会使用隐喻、幽默等抽象语言。

三、行为模式刻板:重复、固定与仪式化特征

1. 重复性动作

自闭症儿童常出现无目的、重复性的刻板行为:

身体动作:反复拍手、摇晃身体、旋转或踮脚走路;

物品玩法:对玩具的玩法单一且固定,如只玩汽车的轮子,或反复排列积木、卡片,对正常玩法不感兴趣。

2. 对环境的严格要求

拒绝变化:对生活环境、日常活动顺序有强烈要求,如必须走同一条路线上学、物品必须按特定顺序摆放,微小变动会引发强烈情绪反应(哭闹、尖叫、自伤);

狭窄兴趣:对某些事物(如风扇转动、数字、天气预报)表现出过度痴迷,投入大量时间研究或收集相关物品,且兴趣内容往往较为冷门、不随年龄增长改变。

四、感知觉异常:过度敏感或迟钝的感官世界

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系统与常人不同,可能表现为:

听觉敏感:对特定声音(如吸尘器声、警报声)极度恐惧,听到时捂耳、尖叫或逃避;

触觉异常:抗拒他人拥抱、触摸,或对衣物材质挑剔(只穿柔软面料),也有部分儿童喜欢触摸粗糙表面;

 视觉偏好:对闪烁的灯光、旋转的物体(如陀螺)异常着迷,或长时间注视某个角落;

痛觉迟钝:对疼痛、冷热感知不敏感,受伤时可能没有明显反应。

五、其他伴随症状:情绪、认知与运动的潜在异常

情绪调节困难:因无法表达需求或适应变化,容易情绪爆发(如突然哭闹、摔东西),且难以安抚;

认知发展不均衡:可能在某些领域(如记忆、拼图)表现出天赋(“孤岛能力”),但整体认知能力落后于同龄人;

运动协调问题:部分儿童存在动作笨拙、平衡感差的情况,如跑步易摔倒、使用餐具或握笔困难。

六、家长如何科学观察与行动?

1. 定期对照里程碑:参考儿童发育里程碑清单(如美国儿科学会指南),对比孩子在社交、语言、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进度;

2. 记录异常行为:用日记、视频记录孩子的典型表现(如每天重复排列玩具超1小时),为专业评估提供依据;

3.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:若发现孩子存在2项及以上可疑症状,或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人,建议尽快到医院儿科、儿童心理科或专业机构进行筛查(如使用《儿童自闭症筛查量表CHAT》)。

自闭症的早期发现如同为孩子点亮一盏明灯,家长的敏锐观察是这盏灯的火种。通过了解核心表现特点,不忽视任何细微异常,才能在第一时间为孩子争取科学干预的机会,帮助他们跨越成长的障碍,拥抱更广阔的未来。